“温州模式”创新赋能

首页    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创新赋能

“温州模式”创新赋能

img1

浙江省温州乐清的合兴集团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1月10日摄) 摄影/ 《瞭望》新闻周刊

历经改革开放41年的洗礼,温州逐渐退去激进急躁的锋芒,经济发展“向稳求变”,稳的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和信心,变的是模式转轨与动能切换◇从“敢拼善闯”到“科技赋能”,从“商游四方”到“内外并重”,从“两手之问”到“两个健康”,温州正以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为主要抓手,奋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

市场主体首次超过100万户,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比、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等一度跃居浙江首位……金融领域已经实现从“风险先发”到“率先突围”的转变,贷款不良率从几年前最高的4.69%下降到今年8月末的1.11%……从改革开放早期的风云激荡到几年前陷入“温州怎么了”的质疑,再到如今发展日益稳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再次来到温州,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经济脉动:历经改革开放41年的洗礼,温州逐渐退去激进急躁的锋芒,经济发展逐渐“向稳求变”,稳的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和信心,变的是模式转轨与动能切换。2018年,温州新增上市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391家,新增数均居浙江第二;新增“隐形冠军”培育企业数、“专精特新”培育企业数、“小升规”数三项指标均位居浙江第一。

从“敢拼善闯”到“科技赋能”

10月26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期间,200多位来自全球眼科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到温州参加“中国眼谷”创新创业全球挑战赛,聚焦国际视野下的眼科产业和中国机会。经过比赛洽谈,全球30多个眼科创新创业项目达成签约协议,计划落户“中国眼谷”。

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人先觉醒,早行动,敢拼善闯,以“温州模式”蜚声海内外。近年来,当改革先发优势不再明显,“四面出击”式的游资炒卖不再奏效,温州似乎不再像以前光芒四射、锐劲十足,尤其是民营经济面临模式创新、企业家接班等严酷考验,转型阵痛亟需破解。“有人说温州模式过时了,但我认为,温州模式是进入壮年,少了冒险、激进,但多了沉稳、睿智。”温州市发改委副主任谢忠诚给记者打了个比方说,“温州不再单纯追求速度与规模,而是更注重质量和效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素有民营经济“晴雨表”之称的温州经济,以风向标意义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从“善创业”向“善创新”全面重构、全面新:能在冰和油上轻松行走不打滑的鞋、一台仪器实现服装原料精准调色、魔术师般切割高铁部件的激光切割机……通过科技创新,更多传统企业登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正泰集团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泰云”近日上线。董事长南存辉说,“正泰云”利用大数据、边缘计算、AI等技术,赋能正泰、服务行业,目前已成为国内聚焦能源电力垂直领域的行业云先行者之一。近年来,温州出台新动能21条、科技创新“新十条”、人才40条等系列政策激励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两化融合”、小微企业创业园等相关政策中优先支持“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发展。今年温州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96家,较去年同期增长156.69%。从“商游四方”到“内外并重”“温商是一颗飘洒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生根发芽的商业种子。”据统计,目前有175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创业,有近70万温州人在世界131个国家发展,其中38万活跃在“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商游四方”“义利并举”的温商经历了从产品“走出去”到企业“走出去”,以及从尝试性“走出去”到规模化“走出去”的不同阶段。越南龙江工业园是温州较早走出去的国家级境外园区。据介绍,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600公顷,计划总投资1亿美元。2018年,入园企业实现工业生产总值超过10亿美元,带动中国向越南的出口额超过3.7亿美元,为当地带来就业岗位超过2万个。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林仕德说,温州积极抢抓“一带一路”机遇,从最初设立贸易机构到境外办市场,从境外投资办厂到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再从境外资源开发利用全产业链布局向本土跨国公司成长,在对外投资方面形成了多种形式并举格局。温商回归近年也渐成潮流。2019年上半年,温州新引进总部回归项目39个,其中17个项目回归税收1000万元以上,完成新引进项目总回归税收11.077亿元。温州藤桥镇门前山脚,总投资10.51亿元的高分子幻彩新型板材生产制造项目的崭新现代化厂房即将拔地而起。阿联酋板业(制造)集团董事长姜捷信心满满地说,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高达9亿元,“翅膀和根,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要搭上祖国发展的快车,国内市场蕴藏着无限潜力。”通过激发内生动力,引领行业风向的大企业积极扩大产能,大量中小企业也对温州经济发展充满信心,经贸双向流动使得温州经济发展向好“能见度”日趋明亮。  从“两手之问”到“两个健康”改革开放初期的温州,万马奔腾的民营经济不可避免地存在野蛮生长。“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如何协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不断校正,充分尊重市场创新和活力,建设“有限有为”政府逐渐成为温州上下的共识。去年10月,温州率先在全国启动了新时代“两个健康(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先行区创建工作。为充分落实“两个健康”创建工作,温州市制定了“41条意见”“80条新政”,并细化为146项具体责任清单,其中57%具有突破性、探索性,让众多民营企业得到实惠与便利。“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形成政府与企业间的同频共振。温州正以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为主要抓手,奋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在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看来,区域竞争的实质是发展环境的竞争,“温州以企业和群众满意为最高追求,聚焦企业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全周期,致力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温州系统营造全链条创新生态,聚焦“产学研用金、才政美云”十联动,系统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制定实施新时代“两个健康”温州先行区“80条新政”和146条先行先试举措,设立温州民营企业家节;加速建设国家自创区,实施“八大专项”攻坚行动;发挥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优势,设立8家科技银行和20家科创子基金,形成了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全新模式……

统计显示,温州经济连续18个季度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且稳定在7.5%~8.5%的区间,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对温州来说,要继续把这部创新史写下去,探索新的规律,创造新的业绩,写出新的经验,实现持久、健康、高质量发展,仍是一个行进中的命题。”陈伟俊表示,温州将以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载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主力“三位一体”,坚持用创新的“金钥匙”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的“金殿堂”。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21年5月1日 18:1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