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研究建设目标:将与温州大学商学院、教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所设置的学科密切联系,在某些领域如科技创新、企业家精神、校企融合、华商成长和一带一路,我们还将提供给国内外学者心理行为学术研究的对接载体,充分发挥我校在基础理论研究的优势,特别是温州地区永嘉传统延伸的民营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密切结合心理行为、金融学和温商文化的优势,使相关学科研究达到国内同类学科的领先水平。
(2)科研队伍建设目标:与国内外心理科学、组织行为和教育行为的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机构合作,力争形成人员类别和年龄结构布局合理的成长梯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团队。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和跟踪民营经济研究的前沿问题、国内外著名客座教授的设立、学科前沿知识的培训等措施,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具有较高成就的一流学术带头人,以及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使本基地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民营经济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民营企业家成长的培养基地。
(3)学术信息交流目标: 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国性或国际性的中国民营经济心理行为专题会议,同时邀请在国内民营经济研究,特别是行为科学方面的著名学者来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论证。此外,计划每年聘请3-5人次的民营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创新管理学的研究专家到研究基地来举办学术交流。在此基础上,建立民营经济心理行为发展的图书资料库、研究人员基本信息库,把我们的信息交流中心网站办成具有全国意义的民营经济心理行为学术交流的基地和国际学术交流的窗口。
(4)咨询服务和企业发展目标:使服务方向更加明确,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以促进浙江地区民营经济创新转型为重点,探索温州企业家精神,为民营企业家健康发展、加快步伐走出去服务,发挥温州大学为地方服务的优势,凝练优势研究方向,通过制定发展规划,聚合力、谋发展、促提升,使研究的整体水平在浙江省领先,在总结两区的工作经验以及其中规律性做法的基础上,全国推广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案,高效服务于全国地区的“两个健康”示范区的发展。
(5)科研体制和企业创新目标:通过研究型大学科研体制改革方面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形成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政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增强企业与学校的融合,力争在各级政府的亲清政商关系发展之基础上,给予各类企业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创造出有利于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学术和工作环境。在上述的诸多措施中,关键是先立足与永嘉学派与温州模式、温州人精神的研究,之后将其温州经验结合时代发展要求运用至浙江省、长江三角洲民营经济的发展,建立良性的循环滚动发展机制,不断建设发展,并为走向全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