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发展历史表明,在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我国企业家目前正是处于这种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出于维系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紧迫需求,中国共产党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它必然会带动全社会更加关注与社会稳定有关的企业家的身心健康,劳资关系、和与生态文明、环境治理的和谐发展问题。在社会经济和企业集聚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家和员工们面临可能威胁社会稳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隐患。企业家们首先在复杂的管理决策中,难免频繁地产生心理和情绪问题,而心理紧张、烦躁、焦虑、挫折感、痛苦、自责、丧失信心、忧郁必然成为新生代员工职业群体的心理通病。这种心理危机不仅给本人带来了痛苦和伤害,也会给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造成障碍,严重时还会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
2023年2月,我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布了“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总报告》对2022年国民心理健康现状与趋势、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包括维护和促进企业家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和建议。本次调查的抑郁风险检出首要的影响因素是年龄与收入。在成年人群中,青年为抑郁的高风险群体,18-24岁年龄组抑郁风险检出率高达24.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在严重工作倦怠的组别中,抑郁风险检出率超过40%。这一结果显示,需要关注严重工作倦怠者的抑郁风险。同时发现,当缺乏朋友支持的时候,抑郁风险检出率(32.3%)远高于平均水平(10.6%)。此外,美好的婚恋状态显示了家庭内外支持的重要性,已婚群体的抑郁风险最低,未婚无对象群体的抑郁风险最高。调查结果显示了拥有亲密关系的支持对于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可见,促进婚姻家庭和谐,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此外,本次调查发现,单次运动为20分钟即有意义。适度午睡对于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为此建议:推动心理体检普遍开展;关注工作倦怠,提供心理服务。可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支持。
压力(stress)在物理学中是指当物体受到试图扭曲它的外力作用时,在其内部产生相应的力,而紧张(strain)则是指压力超过物体承受能力时造成扭曲的结果或状态。尽管不同的人对压力有不同的感受,潜在的压力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源主要来自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在环境层面,不确定性( uncertainty )不仅会影响组织结构的设计,也会影响企业家承受的压力水平。它包括经济、政策和技术的不确定性。比如,企业变革带来的利益冲突,社会经济环境变化造成的不确定性,经济萧条伴随的劳动力减少、解雇人数增多、薪水下调等后果,都会导致企业家与员工、客户的人际关系紧张和压力。在组织层面,工作压力因素包括:1)与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如工作量、新技术的使用、过长的工作时间、与本身行业有关等;2)组织变革,如对工作将来很可能发生的变化的担心;3)组织文化,如沟通遇到了障碍问题、缺乏上司的理解和支持等等。在个人层面,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压力:1)组织角色模糊,如不同的管理层内部的角色冲突、负责任的层次不清;2)家庭/工作平衡:如不知道怎么处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3)人际关系紧张:如与上司、同事、下属关系紧张;4)情绪劳动者随时担心做错事情,怕引起服务对象不满,这种担心也会招致巨大的压力,有要求流露具体情绪的工作包括顾客服务、医护人员、防卫性服务及辅导职业表现较为严重;5)职业成就:如晋升机会、成就是否被赏识,就业安全感不足;6)时间管理:由于工作量过重而无权自己控制,过长时间工作对身心都造成损害;工作中自我决策的空间太少,抑制了创造力,进而对工作厌倦及产生压力感。
马克思曾经深刻地分析了工业社会带来的异化问题,由于现代社会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体力负荷虽然下降了,但是“现代社会是一本打开了的心理学”,人们的心理负荷反而上升了。由马斯洛创立的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而是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这称之为自我实现。现代企业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我们的精神生活务必要面对的心理压力反而增加了。为了解决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带来的这一新问题,组织行为学探索领域的重大的进展,就是提出了积极的组织行为的核心构念---心理资本问题。也就是说,企业家们要应对目前的各种压力,最为关键的就是塑造自身的心理资本品质。所谓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一般从如下四方面来理解它的定义,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抗逆力。其中,应该说,企业家培养和塑造自身的这些心理品质,特别是培养自身抗击逆境境的能力尤为重要,自身具有了抗逆力,还要团结企业内部的干部和员工,共同应对前进道路的重重困难,具有这些心理素质,才会无往而不胜。
在解决了领导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之后,从应对压力的角度,就要把自己的企业建设成一个健康型组织,使得自己的企业具有身(身心健康)、心(胜任高效)和灵(变革创新)能力。企业家要身先士卒,带领广大员工去实现这三方面健康目标:身:即要使企业的每一位成员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企业家要懂的提升个人身心健康十大良方,即定时运动;进食有营养及均衡食物(蔬菜水果、谷麦、低脂及低胆固醇)、保持适当的体重。每天睡7-8小时,每日休息/松弛;驾车戴安全带或头盔;不要吸烟或吸毒;饮用酒精饮品要适量;只进行安全的性行为;参加保健计划,定时检查身体及牙齿;以乐观态度发展友谊。心: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避免自尊心过低及惯性的负面想法;要改善自身的认知及行为策略,提升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欣赏自己的优点 (比如试列出自己10大优点),提升自我效能感,深信自己的行为表现能产生一些渴望的后果;加强时间管理,能够排列处理问题的优先次序,避免浪费时间的举动。在灵方面,这涉及比心理品质的水平更高的层面,包括处世的价值观及对人生的看法,懂得面对成败,积极主义心理学说倡导积极主义心理学说,要由集中修补人性弱点及应对带来的伤害转为推动自身的人性、德行,从正面积极心态出发,能有较佳的心理健康及工作表现,相信“快乐能增加生产力”。
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正在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不论我们是从事那个行业工作的企业家,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虽然承受着各种因素带来的压力,但都不可能阻挡我们前行的步伐。建议大家学点心理学,甚至成为半个心理学家,肯定能够改善我们面对的环境,更加快乐地生活和工作,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邮箱:shik@psych.ac.cn
《企业家论坛》